top of page

【年会回顾】旅美科协年度科技领袖三大奖得主(2015-2017)

中国旅美科技协会(旅美科协)设立科技领袖三大奖的宗旨在于树立北美华人科学家和科技创新企业家的成功楷模,彰显新一代华人的卓越学术贡献和成就,鼓励和激励海外学人为科学奋斗和为人类造福的崇高精神,促进华人学者的团结和合作及其与中美社会的交流 。旅美科协科技领袖三大奖分别是:

 

CAST-USA OUTSTANDING SCIENTIST AWARD

(卓越科学家奖)

CAST-USA SCIENCE AND INNOVATION AWARD

(科技创新卓越奖)

CAST-USA OUTSTANDING ENTERPRISE LEADERSHIP AWARD

(科技企业卓越领袖奖)

 

旅美科协每年都举行全美科技大会,并评选颁布旅美科协年度三大奖。自2015年起,迄今3届年会已评选庄小威、李凯、陆奇、张翔、陈列平、王中林、张首晟、张益唐、谢晓亮等9位旅美华人科技领袖获得大奖。

 

2015年旅美科协总会年会-华盛顿

 

2015年旅美科协卓越科学家奖:庄小威博士

庄小威博士,生物物理学家,哈佛大学讲席教授,哈佛大学高等成像中心主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早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96 年在伯克利大学师从沈元壤教授并获得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斯坦福大学诺贝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的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 究。2001 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2003 年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基金“天才奖”,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34岁时成为了哈佛大学的化学和物理双学科终身正教授,是哈佛物理系和化学系少有的双科教授。2012 年庄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刷新了美国科学院最年轻华人院士的纪录,同年还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庄教授同时还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英国皇家显微镜学会名誉会员。庄小威教授长期致力于开发和应用先进的光学成像技术,用于生物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她发明了随机光学重建显微镜(STORM),这是第一个基于单分子的超分辨率成像方法之一, 与诺奖得主 Eric Betzig 的成果不相伯仲。她用 STORM 展示了活细胞和组织的多色、三维超分辨率成像,并将 STORM 建立完善成为生物学的强大工具,发现了很多新的细胞结构。近年来,庄小威教授发明了一种单细胞转录组成像方法,MERFISH(复用、错误鲁棒荧光原位杂交),允许在细胞和复杂组织的天然环境中原位定量许多RNA 物种。她的实验室还开发和应用单分子方法来研究生物分子的动力学和功能。庄小威博士于2015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5年旅美科协科技创新卓越奖:李凯博士

李凯博士,计算机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7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1983年获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后,李凯师从世界上第一个“图林奖”获得者艾伦·佩利斯攻读博士学位,1986年获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提出了分布式共享内存思想,开创了计算机科学的新领域。随后他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现任该校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在计算机领域特别是分布式计算取得杰出的研究成就,提出了分布式存储(Distributed Shared Memory,DSM)的设计思想, 对后来的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甚至今天的云计算都有深远的影响。后来又在硅谷创办Data Domain公司,被EMC高价收购。李凯老师是当今华人计算机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李凯教授于2012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以表彰他在数据储存和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界最高荣誉。李凯博士于2017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5年旅美科协科技企业卓越领袖奖:陆奇博士

陆奇博士,曾任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在线服务集团总裁,现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百度董事及董事会副主席。陆博士毕业于中国复旦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7 年毕业后留校执教。1992 年陆奇留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并于 1996 年 5 月毕业,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并在 CMU 继续其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其博士导师为Professor M. Satyanarayanan。其博士论文题目为Improving Data Consistency in Mobile File Access Using Isolation-Only Transactions。随后加盟 IBM 公司的 Almaden 研究实验室,工作两年。1998 年 8 月 17 号加盟雅虎,十年间,陆奇从一个普通工程师一步步的成长,2006 年 4 月 14 日被任命为雅虎的资深副总裁,2007 被再次提升为雅虎执行副总裁。2008 年 12 月,加盟微软任执行副总裁,担任微软 Bing 项目的负责人。作为微软在线业务部门总裁, 陆奇曾经是微软四大业务部门负责人之一,掌管一支 3000 至 5000 多人的技术团 队,并直接向CEO 萨蒂亚·纳德拉汇报。据称,这是大陆华人在外资科技公司总部所任职位的最高级别。陆奇博士2017年1月17日加入百度,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百度董事及董事会副主席。

 

2016年旅美科协总会年会-盐湖城

 

2016年旅美科协卓越科学家奖:张翔博士


张翔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伯克利分校教授。1985 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8 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9 年赴美国留学,1996 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系。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特级教授(chancellor's professor)、美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他主持研制的隐身衣,被美国《时代》杂志列入2008 年十大科学发现。2010 年发明世界最小纳米激光器并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2 年受聘“南京大学校长人才工作顾问”,2012 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张翔博士还于2017年12月15日被任命为香港大学第16任校长,任期五年。

2016年旅美科协科技创新卓越奖:陈列平博士


陈列平博士,肿瘤免疫治疗革命的先驱者,耶鲁大学免疫学教授。他的研究开创了运用共刺激和共抑制分子增强肿瘤免疫反应并以此治疗癌症的全新理念。1999 年至 2002 年,陈列平博士首次鉴定了PD-1/PD-L1 免疫调节通路并首创了用抗体阻断PD-1/PD-L1 通路治疗癌症的新方法。2006 年,他发起并帮助组织了全球首次抗 PD-1抗体治疗癌 症的临床试验。他的科研团队还发现了其他多个免疫调控通路并运用于人类疾病治 疗。陈博士的研究奠定了抗 PD-1/PD-L1 抗体用于治疗晚期癌症以及相关广谱抗癌 新药研发的基础,也促成了其他多个创新药物研发,其中抗 4-1BB(CD137)抗体(治疗癌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陈博士迄今已发表 300 多篇研究论文、综述及专著章节,并主编了 2 本学术专著。 他的研究工作—发现PD-1/PD-L1 通路并运用于癌症治疗—被《科学》杂志评为2013 年度重大科学突破之榜首。陈博士获得的学术荣誉包括 2013 年耶鲁大学 UTC 讲席教授,2014 年免疫学威廉•科利奖(William B. Coley Award)和 2016 年美国 免疫学会斯坦曼奖(AAI-Steinman Award)等。

2016年旅美科协科技创新卓越奖:王中林博士

王中林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 王中林院士是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Hightower 终身讲席教授,化学系兼职教授和电机系兼职教授。王教授是首位中组部“千人计划”顶尖人才与团队入选者,是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和首任所长。王教授也是美国物理学会 fellow, 美国科学 发展协会(AAAS) fellow,美国材料学会 fellow,美国显微学会 fellow, 和美国陶瓷学 会 fellow。王教授已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了 1100 篇期刊论文,200 项专利,5 本专著和 20 余本编辑书籍和会议文集。他论文被引用的 H 因子(h-index)是 153,是世界上在 材料和纳米技术论文引用次数最多的前五位作者之一,在当今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排名榜上第 25 名。王中林是国际公认的纳米科技领域领军人,在一维氧化物纳米结构制备、表征及其在能源技术、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应用方面均作出了原创性重大贡献。他发明了压电纳米发电机,摩擦纳米发电机,并首先提出了自驱动系统的 概念,为微纳电子系统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他开创了纳米结构压电电子学和压电 光电子学研究的先河,对纳米机器人、人-电界面、纳米传感器、医学诊断及光伏 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王中林博士于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7年旅美科协总会年会-纽约

 

2017年旅美科协卓越科学家奖:张首晟博士

张首晟博士,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現任斯坦福大学J.G. Jackson和C.J. Wood讲座教授。他的主要贡献包括对拓扑绝缘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自旋电子学、高温超导等领域的研究。2007年,张首晟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基于他对拓扑绝缘体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开创性研究,张首晟已包揽物理界所有重量级奖项,包括欧洲物理奖、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尤里基础物理学奖和富兰克林奖章。2009年,张首晟入选 “千人计划”,并被清华大学特聘为教授。2017年7月21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裔科学家王康隆、斯坦福大学华裔科学家张首晟、上海科技大学教授寇煦丰等团队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大发现: 在整个物理学界历经80年的探索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 张首晟将其命名为“天使粒子”。1999年,张首晟联合硅谷企业家们共同创办了华源科技协会,现在华源已成为硅谷最大的华人科技创业社团,会员多为中美之间的技术领导者、投资者和企业家,福布斯40名40岁以下CEO榜单中也屡屡出现会员的身影。此外,他在斯坦福大学任创业导师,帮助多位学生创办公司,并作为天使投资人,成功的投资了VMware(NYSE:VMW)。5年后,VMWare被EMC收购,后来又在纽交所上市,如今市值已达440亿美元。2013年张首晟教授与他斯坦福的学生谷安佳博士联合创立丹华资本,意在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专注于投资美国最具颠覆性的创新科技及商业模式,连接美国的创新与中国市场。张首晟现任丹华资本创始董事长。丹华资本目前规模已经达到9000万美元,并且已经投资了12家公司。张首晟于2013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7年旅美科协卓越科学家奖:张益唐博士

张益唐博士,台湾中研院院士,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数学教授。张益唐于2013年4月17日向《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投稿证明存在无穷多对 素数相差都小于 7000万的重要论文 《质数间的有界间隔》(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同年5月21日,该篇论文被《数学年刊》接受,于2014年发表,创下该刊创刊130年来论文接受时间最快的记录。张益唐博士证明了在数字趋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他因此成就于2014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此外,张博士还获得有多项奖项,包括2013年晨兴数学卓越成就奖和Ostrowski奖、2014年美国数学学会柯尔数论奖、2014年罗夫·肖克奖、2016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等。

2017年旅美科协科技创新卓越奖:谢晓亮博士

谢晓亮博士,美国知名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1990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ICG),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他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赴美学者中受聘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的第一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谢晓亮博士是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在相关新兴交叉学科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他是单分子酶学的奠基人之一,大幅发展改良了单分子荧光显微镜技术,对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镜以及受激拉曼散射显微镜,做出了创造性的巨大贡献。谢晓亮博士也致力于应用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进行体外受精卵植入前遗传病筛选和诊断以及早期癌症的诊断,他的团队在中国的工作,已使得几百个新生儿成功地避免了他们父母的单基因遗传疾病。谢晓亮博士曾获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美国物理学会青年光谱学家奖、以色列总统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等多项殊荣。谢晓亮博士于2017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以上资料版权归中国旅美科技协会所有)


Featured Posts
No posts published in this language yet
Once posts are published, you’ll see them here.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Follow Us
  • Facebook Classic
  • Twitter Classic
  • Google Classic
bottom of page